快来检查你的口语中毒了么?
2017-05-02 小编:Eileen 25

  今天环球教育于鑫龙老师来谈一个毒害你口语的现象,它来自于老师平时接触的一些雅思考生。

  一般的情况下,会遇到以下3种问题考生(只说问题考生):

  第一种考生

  流利度不佳,回答中伴随 “嗯嗯啊啊,那个那个,呵呵”等,但是很大胆使用各种大、难词汇的考生,多数情况下,他并不清楚该词的具体用法,甚至在词性都没考虑的情况下就开始火力全开。我们假设他的词汇真的打动考官了(当然这些用错的词汇不可能做到),给他词汇7分,而刚才说过,其他三项并不出色,得到平均分5分,那么四项加在一起除以4得到最终的万年5.5,很多同学过不了这个坎儿。而且刚才的词汇7分只是假设。这是第一种毒,一会儿我们再说怎么解。

  第二种考生

  多半来自于国际学校,每天都有若干外教课,或是在国外读了一两年中学回来参加培训升大学的。上来就是非常流利的状态,但是没内容,他可以一直说一直说,发音听起来让人感觉是英文。当他说完了以后我问他:你还记得一秒钟前自己讲了什么么?把你想表达的内容用母语中文再说一遍可以么?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也不记得刚才说了什么。那这样的话,又如何期待考官去理解呢。

  第三种考生

  是不具备回答能力的考生,有时候也听不懂题,即使简单的类似 Do you like spending holidays on the beach? 但是能看懂题,记得是听不懂,但是能看懂。而且任何题目最多能回答一句,没有持续交谈的能力。

  那现在我们来分析现象看本质,然后解毒:

  第一种考生

  可能阅读能力会不错,而且经常背单词,他们可能以为只要单词书都啃个遍,自然就能得高分了,因为阅读分数的提升已经让尝到了甜头。如果你是这一类考生,那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背单词是只看了单词的第一个意思么?后面还有别的意思你看了没有?所以被问到某个问题:例如 What’s the most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 in your city? 若果你只知道mean的一个意思,那么你对此题的理解会极有可能产生严重偏差,考官会发现的。

  2.你背了一个单词,有没有关注它的发音,能不能把这个新学的难词的音发正确?如果不能,那么你背的这个单词对口语来说就没有用了。

  3.有没有看这个词的英文释义,有没有看例句,知道怎么用才是正确的么,否则用了可能就错。例如你新背诵了个cosy, 发现它和comfortable意思差不多,然后你在回答what kind of shoes do you like?的时候,你说I love cosy shoes. 那么考官就可以给你扣分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

  第二种考生

  就是流利的一塌糊涂的那种,发音也OK。我先给他们第一个建议就是,回答问题的时候给自己录音,看看自己究竟说了什么?有必要的话,借助录音写下自己说的话,然后把逻辑修改正确。如果你又很流利,又觉得自己发音不错,但是一考雅思口语就5.5,那么可以断定,你就是这一类考生。

  然后在详细分析下这个毒:

  以下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个案例:

  大家在学习外语,特别是在希望能够提高外语交流能力的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建议之一就是:“要敢于开口,尽量多、尽量早地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找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这样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很多同学也非常希望找到一起练习口语的同伴,有不少同学利用网络的便利用英语互相交流,希望通过主动开口说外语来提高。这样做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吗?我们来看一下。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日本青年画家 Wes,被美丽的夏威夷吸引,二十几岁移民到此。 Wes性格外向开朗,乐于与人交往。他不但有大家羡慕的英语环境,还有个“ Native Speaker”的室友。 Wes没有呆在美国的日本移民圈子,也不封闭自己,而是一到英语环境中就努力用英语与当地人交流。同时为了谋生,他在办画展和卖画时更是离不开使用英语交流。但几年过去了, Wes的英语交流甚多,进步甚少。语言学家Schmidt从Wes来美国之前一直观察到他来美国后数年,对他在美国生活期间的英语使用情况,更是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他的研究结论是:Wes到美国几年后,使用英语比刚到美国时更自如了,但英语水平和能力很低,错误百出,说话经常让 Native Speaker误解或摸不着头脑。 Schmidt对他在美国生活五年后的英语水平,和他刚到美国时的英语水平进行对比后,得出来的结论是 :“几乎完全没有进步!” (“ Hardly improved at all!” Schmidt,1983)

  Wes想要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愿望非常强烈,他意识到自己的英语不对劲,但又苦于提高不了。下面是他在美国几年后所说的英语原文,大家可以看到他的问题:

  “I know I’m speaking funny English, because I’m never learning. I’m just listen, then talk, but people understand, well, some people confuse, before OK, but now is little bit difficult, because many people I’m meeting only just one time, you know demonstrations everybody’s first time, sometime so difficult, you know what I mean? Well, I really need English more. I really want speak more polite English, before I’m always I hate school, but I need studying maybe school. I don’t have time but maybe better, whaddya think?”(Gass and Selinker, 2007, P335)

  Wes的案例引起了很多专家的重视,因为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且经过语言专家们长时间系统地追踪分析,深入的纵向研究的标准案例。对这种“Wes现象”,有很多人在探究原因,也有很多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现在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解释是:当外语学习者在自己的外语交流能力很低的时候,过早地,积极地在自然外语环境中跟native speaker去交流,会扼杀了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沉默期”( Silent period),反而造成语言水平难以提高。

  Wes 性格开朗外向,一到美国就主动和当地人交流,尽管自己英语能力还很低,但为了实现沟通的目的,Wes努力地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确是很快实现了用简单的,自创的,东拼西凑出来的低水平中介语(interlanguage)进行交流,英语能力很快被固化在了一个低水平上。一旦这些“自创语”实现了交流的目的,使用的人就会自动依赖于这些有效的自创语的范式去交流,这时不断重复练习的还是他的这些“自创语”。即使继续长期置身于外语环境中,也并不会再进步。( Sharwood Smith, 1994)

  可见,在自己外语水平很低的时候过早地开口说外语,不但没有让Wes提高外语能力,反而损失了提高外语的宝贵时机,人为地将自己的英语能力在这种交流中固化在了低水平上。这是语言学中典型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正是Wes“优越”的外语交流条件,使得语言石化的症状在他来到美国后很快就体现出来了。《鲁式语言和语言学字典》中这样解释:“石化发生于外语学习者认为他们用外语交流方式开始奏效了的时候。”语言学家Ellis认为,一旦外语学习者认为能够实现交流了,他们就会停止去学习更复杂的语言形式了。 Ellis进而总结出成人在自然外语环境中学外语,会是个非常慢的过程( Ellis, 1998)。Hulstijn 更是明确指出,“石化”更容易出现在随意交流的语言环境中( Hulstijn 1989)。

  美国不少语言专家对此现象作过认真的纵向的研究比对,很多研究对象都是亚洲人。除了前面 Schimdt对日裔的 Wes的研究外,另一位专家 Lardiere的长期研究对象,就是一名美籍华人 Patty女士。 Patty 16岁从中国大陆去香港上高中,在香港已经接触了不少英语,22岁时移民美国,在美国读了大学本科外加 2年外语辅导班,接着在美国读 MBA,毕业后在美国的英语环境中工作,自己的老公是个不会中文的英语 Native Speaker,她在家中和老公孩子使用英语交流。 Lardiere对她进行了长达 12年的跟踪研究,在 Patty来美居住23年后,测试发现她的英语尽管流利,但表达中的语法错误仍很普遍,比如在该使用过去时的时候, Patty只有 1/3的情况正确使用了过去时( Lardiere 1998)。 Wes是开口过早,在低水平就出现了石化的案例,而 Patty则是稍高一些水平被石化的例子。 Patty的情况,在长期生活于国外的华人中也很具有代表性。

  那么什么时候开口适合跟老外交流,最有帮助而没有害处?简单说是要在自己的外语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才行!很多同学说:这不是废话嘛!我就是要提高水平才想去跟外国人交流的,已经高了我还担心什么。 Well,说这是“废话”也不为过,可见专门为了学习外语去跟老外交流,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都并非是必要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甚至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平时听到的“要尽早开口说,要多找人用外语交流”的建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可能是个非常错误的,有害的建议。在国外的广大中国留学生,很多人的口语水平一直提高很慢或者无法提高,主要的罪魁竟然是开口多了和开口早了。现在还在急着找人“练口语”,和想去找老外聊天的同学们,一定要警醒啊!

  第三种考生

  这一个类别又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初学者或是没怎么对英语投入时间的学员(各种借口,各种理由没时间,大有人在,以为听了几次课就能突飞猛进,做梦吧。学英语就像学游泳,听课就像看教练游,或是看游泳比赛,看别人游得再好,你不下水实践,你就能学会么???这里送给自己不主动学却只想上几次课就能让英语一日千里的白日梦想家们),那听不懂,说不出在正常不过。

  然后另外一种,是已经下了很多功夫,但是居然还是这样的,以为自己学了假的英语,如果你真的付出了那么久,例如一年以上的时间了,那我对你说,你不是隐藏的白日梦想家,就是用的方法大错特错,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坐飞机去的,有开车的,也有骑马的,如果你是走着去,那太辛苦了吧。

  最后送给第三类考生一个宏观的坐飞机去罗马的方法,但是记得只是方法,你不去实践再好的方法也没用,给你飞机都不坐。

  第三类考生解毒秘籍:

  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听力输入,如果没有足量有效的听力输入,是不可能学好这门语言的,人类使用语言的时间无从追溯,从进化论来讲,几百万年肯定有,从神创论来讲,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而文字呢,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文字是用来记载传递信息的。这里有一个先后顺序,所以我们学习语言,一定要遵循人类掌握语言的自然顺序,有的民族只有语音没有文字。

  你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听。其实各位想想,语言本来就是听与说,在说之前,大脑里面一定要有东西才行,也就是语音流,以及内化了的语言使用规律、这些东西没有,是绝对说不出来的,所以很多水平很low 的英语学习者,在自己听力输入达到一定量之前,就去花钱找人陪聊,练口语,是徒劳的,而且很容易形成石化现象。石化现象一旦形成,就不好改了。(Fossilization is defined as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 process occurring from time to time in which incorrect linguistic features become a permanent part of the way a person speaks or writes a language.)

  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有声书,要有文本与音频,网上都有,能不能找到看自己的资源搜索能力怎么样了。实在没办法,可以上网买。节约时间嘛,时间也是成本。用少量的金钱换取大量的时间,非常值。

  学习方法就是

  1.听一遍音频

  2.看一遍文本

  3.再听音频

  4.再听音频

  第一遍听音频时,如果理解度是50-60% 第四遍听的时候可以达到80-90%这就够了。

  这一套听与阅读相结合的模式 我是非常喜欢的,我已经上瘾了,因为我本来就喜欢阅读,我除了学英语,也在大量的看其他各类的书籍。如果你不喜欢阅读,那这套听有声书的模式也许不适合你,试试吧,不试怎么知道呢。

大家都在看
我要弥补短板
A-LEVEL
串讲知识点
精讲各科
AEAS
提高AEAS考试所需的五种英语技能
A-LEVEL
串讲知识点
精讲各科
A-LEVEL
串讲知识点
精讲各科
立即选课
机经下载 最新优惠
热门专题

北京环球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信箱:marketing@pxjy.com
Copyright © 1997-2021 Global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3671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7201号

weixin
微信公众号
weixin
扫码关注领优惠